top of page

【衝浪歷史系列 第三篇】神奇馬里布

已更新:2020年7月20日


衝浪成就了馬里布。但也是因為馬里布才有了現代衝浪文化的樣貌。

馬里布的浪的大小剛好,宜人,完美的浪型成就了馬里布。其他著名浪點比如 Waikiki, 或是 San Onofre, 雖然也是受歡迎的浪點,但沒有像馬里布這麼重要。由於在於那邊是礁石浪點,比較有難度,也比較有危險性。岸邊也不舒適,不適合人類玩耍活動。總體來說就沒有馬里布那樣平易近人。所以除了馬里布的浪真的很好以外,整體地理環境也舒適宜人。這些條件就可以讓更多人接觸衝浪,更多人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多文化發展的機會。


海岸公路略略比海平面高十公尺,當我們開車快要抵達馬里布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好浪一條條蓋進來。Santa Monica山脈接連在海邊,早上的時候會有陸風穿越山脈、峽谷、沙灘、最後到達海上,浪頭的風聞起來有鼠尾草的味道。馬里布的浪很長,從河口的潟湖,一路到南邊一點的棧橋式碼頭,一整條也都是宜人的沙灘。

這個浪點本身經歷長久的地理環境塑造才得以形成,千千萬萬顆鵝卵石被馬里布溪衝刷出來,在河口堆積著。海流也帶來沙子,完美的停留在這裡。也因為這邊的水深較深,也因為外海海底構造,總之一些原因,使得這邊的浪總是長的很滑順。當浪夠大的時候,浪真的會很長。


美國原住民 Chumash 族住在河口, 村子的名字叫做 Humaliwo ,是 loud surf (大聲吵衝浪)的意思,即便馬里布的浪其實不算是大的,也不算是吵的。可能是因為這個浪點在海岸線上的位置的關係。加州整年都能衝浪,但通常每個浪點都只適合某個季節的浪況。冬天的浪季從十一月到三月,最大的湧浪可以達到二十呎或甚至更大。馬里布和其他夏天浪點浪最好的時候是五月到九月。一般來說都是二到四呎的浪,六到八呎的浪一年可能沒幾天。更不可能有二十呎的浪的日子。雖然浪都不是很大,但馬里布更以浪型,浪的組成,浪的質地而出名。Wakiki 確實是衝浪者的天堂,也一直都是。但在1950年代的時候,當人們提到完美的浪的時候,那絕對是在想馬里布。

Malibu 是 Humaliwo的西班牙文拼音。而這裡交通不便之外,也被夏威夷的長老封鎖,因為那也是他們最愛的浪點。當Tom Blake 在1927年抵達這邊的時候,即便需要在兩哩之外翻過圍籬開始划水過去馬里布也沒關係,照樣划過去衝浪。然而太多浪他們沒辦法駕馭,他們沒辦法轉動板子來調整出某個角度讓他們可以好好的衝完一整到浪(以前的板子要轉向是困難的)。鄰近的衝浪地區 Palos Verdes Surf Club 的 John “Doc” Ball 說:『這裡的浪太快了,蓋的也很隨機。』他們很少會來這邊衝浪。在他寫的書 California surfriders 裡面二十二張照片,而只有兩張是在馬里布。


 


一個浪點之所以能夠出名,是因為他能夠考驗和展示一個時代的能力,他能夠促使人們進步。馬里布在20 或30 年代的時候都稱不上一個好的浪點,但卻超適合戰後激進的衝浪人,給那先想要跑得更快的,衝的位置更刁鑽的,想要在浪壁上上上下下跑來跑去的浪人。Simmons , Quigg, Kivlin 這些當年火熱的削板師基本上都在想的就都是馬里布的浪。那些『女孩的板子』就是在馬里布 First Point 首次展示發布的。Les Williams 在這裡做出了他的第一個屈膝轉向。Simmons 說有一次他在這裡達到了某個終極的速度,有一次馬里布的浪超過一人,浪壁非常長,他說的他的速度超快,板子甚至因此略略抬起,然而就在降落時大歪爆,進入洗衣機滾滾滾。『馬里布是一個實驗場』Dale Velzy 回憶說『當我划出去的時後,我可以看到一個人衝著我的板子,被管包住,第一眼完全的就是美妙的一個剎那,但當我再看得更仔細,我可以看到板子如何在水裡運作。可以看到板緣,真的咬到水,之類的。』一個知名的浪點,要衝的好往往是困難的,有挑戰性的。但1940年之後的馬里布就不一樣了『每個人看起來都衝得很好,也很開心』Velzy說『這裡的浪就總是這麼親民。』


就像 Waikiki 和 San Onofre 一樣,馬里布的衝浪文化不只改變人們在水裡的樣貌,同樣的在陸地上的改變了。馬里布的沙灘成了最新潮的衝浪文化孵化器。比如說寬鬆的穿著、獨特的俚語、與其他運動的差異而帶來的驕傲、鄙視另一個衝浪客、偶而裸體、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反叛行為。大多的衝浪客風格形象就是起源於此,1945年的馬里布。


從各方面來看,這裡跟 San Onofre 很像,只是浪更好。馬里布也剛好夠遠,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空間,沒人管,半隱密的,卻又輕易可以抵達展開的小冒險。這裡沒有救生員,也沒有警察。馬里布幾十年來都沒有發展成城市。也沒有人會路過看到這邊有一坨幫派男女廝混。這個距離,距離Santa Monica 十哩,洛杉磯的西北角,使得馬里布得以躲在公眾的視野之外,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放鬆氛圍。最主要的就是讓 Santa Monica擋在你和洛杉磯其他人中間,然後可以很有風格的放鬆的躺在沙灘上。

戰後的衝浪人們可以好好的過著純粹的衝浪生活。在戰前,人們或多或少都會有多重的身份。Pete Peterson 在30年代的時候一定會說自己是救生員只是剛好有衝浪。Tom Blake則一直周旋於衝浪、划槳、和救生工作。衝浪本身好像並不能夠滿足一個人。或著就算可以,可能在當時大家也無法接受這個身份認同和生活,從個人到社會都是。然而在戰後,衝浪從免強的羈絆變成可以完全投入的人生。我們可以從經歷過二戰的士兵們的說法得到說明『我們花了四五年打仗』馬里布的浪人 Dave Rochlen 說『這段時間超級糟糕,當戰爭結束後,我們就回來了(回到沙灘)。我們不會再離開了。我們完全將我們自己投入這裡。』


從前與衝浪關係緊密的救生和划槳活動不再那麼重要了。1930年的時候有一個重大的轉折,衝浪人們不再對比賽或是俱樂部這種組織產生興趣。衝浪,其實可以很單純的跟你的夥伴一起下水而因此茁壯發展。也因為這樣,衝浪才得以成為南加州的娛樂消遣風貌四十年。他有自己的歷史,比戰前的經濟大蕭條,戰後經濟繁榮的時候躺在沙灘上無所事事才更奇怪,37年的時候你大可以衝浪一整天,反正也沒什麼事情好做。但47年的時候,花太多時間衝浪意味著工作時間減少,薪水就沒那麼多,可以找到的工作機會也更少。對於當時很多衝浪人來說,好好去上班工作以換得可以待在海邊的餘裕是很合理的。


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的時候,衝浪叛逆(surf rebellion 如果可以這麼稱呼的話)其實反倒是安靜和平友善的。對於 Quigg 或 Rochlen 或其他衝浪人來說,衝浪時光大多可以當作是假期的延續,也許是跟你的家人,或是你的朋友,也一定伴隨著大量的酒水、派對、鬼混以及偶而打打鬧鬧。大概想像一群當過兵的,出過國的,年紀較大的,有些甚至結婚了的一群人帶著另一群年輕人出去玩。他們也做出優秀的好板子。是他們真正的把衝浪搞得有模有樣。



 

上一則 【衝浪歷史二 Malibu Chip】 :https://www.buoyancyboardstore.com/post/malibuchips-quigg-kivlin

下一則:【豬板!Velzy Pig!】 :https://www.buoyancyboardstore.com/post/velzy-pig

41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